找到相关内容128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地藏信仰与金地藏研究述评

    功德汇聚,伏藏正法,众生至心归依,犹如藏中探宝,得生善根。《究竟宝性论》卷四以地中之伏藏喻显“如来藏”。地藏菩萨能含藏种种功德,能引生一切功德,故名地藏。   据《地藏经》称,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因缘十王经》和《佛说预修十王生七经》等。   、地藏名义及其本缘   地藏,梵名乞叉底檗沙(Ksitigarbha),为大乘菩萨之一,以四大之一的地大为名。据日人泽田瑞穗的研究,地藏梵名中的“...

    聂士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952948.html
  • 弥勒五论

    、具有一切义,普能利义一切三行人;〈五〉、除诸不吉祥,能够无余遣除无知、邪证、怀疑,永断烦恼、所知二障。  三、《宝性论》  《宝性论》全称《究竟宝性论》,又名《大乘无上续论》。宝是大乘的佛法僧...哪些果,故在分位后说得果。在共同宣说三广大道后,为令有情趋入大乘究竟成佛,故别说无上大乘。纵观全论内容可知,本论摄尽大小经典所诠的境行果一切法,通于三,导归究竟中。不同有的经论或有密意次第错乱,...

    净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0556422.html
  • 佛徒的重经重论观

    究竟宝性论(有说是坚慧造的)。经多论少,可知此系的重心所在。  虚妄唯识者的思想既是从说一切有系的思想演化而来,一切有者是重论的,因而虚妄唯识者,也就以论为主,如瑜伽、摄论、集论、唯识、显扬、中边...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书写的类编,也就次比一次的增加,扩充,而日趋丰富起来。最明显的,如王舍城的第一次结集,只有经与律的二藏,其后,从经律的二藏而演化为经律论三藏,再由经律论的三藏而发展为经律论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3957503.html
  • 真谛三藏的“智慧种子”与“道后真如”说

    ofBuddha—body,The EsaternBuddhist,V01.V1,No.1,Mayl973,pp.25—53.  [6] 《究竟宝性论》卷4,《大正藏》第31卷,第838页下。  [7] ...与真如相应。此  三意往乃同于三轨,而前后未融,何者?九识是道后真如。[27]  道前真如是一种客体性的真理存在,故是“理”;而“道中真如”已能随顺观照真如境,是“随”;“道后真如”则是依一切...

    圣 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1759600.html
  • 慈宗弥勒法门

    经庄严论》、《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究竟宝性论》。讲述弥勒菩萨思想。)。在中土佛教,佛教同样也是建立在般若中观及唯识的理论基础上的。可见没有弥勒慈氏所传的唯识学,则难以支撑起完整的佛教...住世六万年,像法二万年,就进入末法了,而渐待下尊佛出世。   二 弥勒愿行   与其他佛菩萨一样,弥勒菩萨在因地修行时也发有大愿,《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中弥勒(于因地时)发愿:“愿我世世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81661905.html
  • 弥勒五论简介

    暂时究竟大义;〈四〉、具有一切义,普能利义一切三行人;〈五〉、除诸不吉祥,能够无余遣除无知、邪证、怀疑,永断烦恼、所知二障。  三、《宝性论》  《宝性论》全称《究竟宝性论》,又名《大乘无上续论》...;修对治后会获得哪些果,故在分位后说得果。在共同宣说三广大道后,为令有情趋入大乘究竟成佛,故别说无上大乘。纵观全论内容可知,本论摄尽大小经典所诠的境行果一切法,通于三,导归究竟中。不同有的经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2266405.html
  • 如来藏思想的研究(

    在印度,集如来藏思想之大成的论典,是《宝性论》。  《宝性论》,在大藏经中全名是《究竟宝性论》,这是出于以上经典之后的论典,把已出世的经典中、有关如来藏思想的要义,都引用在论典中,所以这是集如来藏...中占了六页的分量。为刘宋时代求那跋陀罗所译。本经的大意,是由胜鬘夫人发愿摄受正法开始,进而引申到二涅槃的不究竟,由阔扬而说到如来藏。经中说:  “摄受正法者是摩诃衍。”  “阿罗漠辟支佛有余过,...

    于凌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1667553.html
  • 唯识学在中国的初期传播

    论(参见《续高僧传》卷1)。菩提流支翻译的经论中,影响最大的是《十地经论》。勒那摩提,中天竺人,正始五年(508年)来到洛阳,与菩提流支合作翻译了《十地经论》,又翻译了《究竟宝性论》、《宝积经论》...翻译了唯识学的经典以及唯识宗的形成。这两个时期的唯识学:既有前后的继承性,又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要系统地了解唯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那么对于地论学、摄论学的历史考察,就是非常必要的。  、初期唯识学...

    卢海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969614.html
  • 藏传佛教觉朗派教义“他空见”研究之述评史述评

    胜鬘经》、《央掘魔罗经》、《解深密经》、《楞伽经》经义,后摄集大乘经部思想撰著《究竟宝性论》、《辨法性性论》、《辨中边论》、《现观庄严论》、《经庄严论》等《慈氏五论》。弥勒的这些著述,是根据究竟佛义...的大宗派,是藏传佛教四大宗派(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以外,在藏传佛教历史以及西藏和其他藏区历史上产生过相当大影响的派别。对觉朗派的历史、教义和现状进行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藏传佛教的历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4971162.html
  • 《弥勒五论》的特色

    大义;〈四〉、具有一切义,普能利义一切三行人;〈五〉、除诸不吉祥,能够无余遣除无知、邪证、怀疑,永断烦恼、所知二障。   三、《宝性论》   《宝性论》全称《究竟宝性论》,又名《大乘无上续论...会获得哪些果,故在分位后说得果。在共同宣说三广大道后,为令有情趋入大乘究竟成佛,故别说无上大乘。纵观全论内容可知,本论摄尽大小经典所诠的境行果一切法,通于三,导归究竟中。不同有的经论或有密意...

    净戒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3771664.html